首页研究 › ​Adv Drug Deliv Rev | 南京中医药大学乔宏志团队:植物外泌体样纳米粒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

​Adv Drug Deliv Rev | 南京中医药大学乔宏志团队:植物外泌体样纳米粒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从细胞膜上脱落或者由细胞分泌的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囊泡状小体,包括外泌体、膜微粒、微囊泡及凋亡小体等。现在普遍认为几乎所有的活体细胞都能分泌EVs,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是介导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在各种生物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自1983年首次从绵羊网织红细胞中发现外泌体,哺乳动物EVs的研究获得高速发展,并在大批科技公司推动下进入临床转化阶段。相比之下,植物细胞来源EVs的研究显得四平八稳。事实上,植物EVs的发现比哺乳动物还要早约15年,但直到2009年才从向日葵种子中分离出外泌体,但其对植物生理、病理过程和抵御病虫害等行为意义重大[1]
近年来,从可食用植物鲜榨汁中分离出一种外泌体样纳米粒(ELNs)显示可预防或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代谢类疾病、癌症、结肠炎、酒精性肝炎甚至新冠肺炎等,其功能与来源植物密切相关。此外,ELNs具有的脂膜结构还能够作为天然或工程化载体用于药物的装载和递送。由于植物ELNs取材价廉易得、制备简便且功能丰富,迅速引起业内兴趣和关注。
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乔宏志团队在医学TOP期刊Adv Drug Deliv Rev上发表“Technology insight: plant-derived vesicles—how far from the clinical biotherapeutics and therapeutic drugcarriers?”综述[2]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张皇阁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111

该文首次系统梳理了植物来源EVs和ELNs的发展历程与里程碑事件,明确了二者间的区别、联系与不同适用领域;介绍了植物EVs和ELNs的不同分离纯化方法,结合国际细胞外囊泡协会(ISEV)的专家共识探讨了植物ELNs理化表征的选择原则[3];分析了ELNs的稳定性和储存、体内转运、安全性评价等关键技术问题;总结了近年来报道的植物ELNs作为生物治疗剂和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开发植物ELNs,促进其临床转化提供参考。该工作得到了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项目的资助。

222

图. 植物ELNs在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CAI Q, QIAO L, WANG M, et al. Plants sendsmall RNAs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 to fungal pathogen to silence virulencegenes [J]. Science, 2018, 360(6393): 1126-9.
[2]  CONG M, TAN S, LI S, et al. Technologyinsight: Plant-derived vesicles-How far from the clinical biotherapeutics andtherapeutic drug carriers? [J]. Adv Drug Deliv Rev, 2022,182(114108.
[3]  THERY C, WITWER K W, AIKAWA E, et al. Minimalinformation for studie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2018 (MISEV2018): a positionstat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update ofthe MISEV2014 guidelines [J]. J Extracell Vesicles, 2018, 7(1):1535750.

外泌体资讯网 ​Adv Drug Deliv Rev | 南京中医药大学乔宏志团队:植物外泌体样纳米粒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