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脂肪组织(BAT)消耗能量,其活性与人类的消瘦相关。(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术加上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仍然是用于测量BAT活性的标准,但受试者要受到电离辐射。为了研究一大群人的BAT功能,需要新的诊断工具。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棕色脂肪细胞释放外泌体,并且BAT的激活增加外泌体的释放。通过分析从棕色脂肪细胞释放的外泌体的miRNAs,和从小鼠血清分离的外泌体,体外和体内结果表明miRNAs的水平在BAT活化后改变。这些外泌体的miRNAs中,miR-92a也存在于人血清外泌体中。重要的是,血清外泌体的miR-92a的浓度与(18)F-FDG PET/CT测量的人体BAT的活力反比。因此,外泌体的miR-92a是人体BAT活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关于棕色脂肪组织(BAT):
人和哺乳动物体中的脂肪组织分为棕色脂肪组织(BAT)和白色脂肪组织(WAT)。BAT因其细胞内含有大量血红蛋白和高水平的血红素卟啉,细胞呈棕色而得名。BAT在所有哺乳动物体中都存在,主要是幼小哺乳动物体中,而在成熟的哺乳动物体中仅有少量存在。BAT细胞体积比WAT小,细胞表面密布交感神经纤维,细胞中脂肪颗粒很少,此种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细胞周围含有丰富毛细血管,这与其产热功能相匹配。WAT与BAT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着截然相反的作用。WAT主要是通过甘油三酯贮存能量,而BAT则通过产热来消耗能量。早在1961~1964年,人们就发现啮齿动物能利用体内棕色脂肪组织,对寒冷刺激、休眠、采食诱导,营养不足(低蛋白质)时,产生热量维持体温十分重要(Smith等,1961)。有研究发现BAT在成年人或成年动物体中已经消失,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户外工人和长期饮酒人群的颈动脉周围和心包存在BAT,成人的一些部位的脂肪组织检测到了UCP1(解偶联蛋白1)及其RNA,还有一些研究指出,成人脂肪组织中有大量的棕色脂肪细胞分布并表达UCP。
非颤栗性产热(NST)对哺乳动物在冷环境下的生存是必需的,棕色脂肪组织是哺乳动物体内非颤栗产热的主要来源。对于哺乳动物和人,棕色脂肪组织主要分布在:①肩胛间区;②腹部大血管及周围;③肌肉、颈部血管及肾周、胸部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分布小块棕色脂肪组织。这种组织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非颤栗产热维持动物的体温及能量平衡,BAT对于维持动物的体温和能量平衡起重要作用,对幼龄哺乳动物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Chen, Y., et al. (2016). "Exosomal microRNA miR-92a concentration in serum reflects human brown fat activity." Nat Commun7: 11420.
版权归外泌体之家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