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究 › 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 | 东南大学吕林莉和刘必成教授团队: 急性肾损伤管周毛细血管修复的新机制

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 | 东南大学吕林莉和刘必成教授团队: 急性肾损伤管周毛细血管修复的新机制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长期风险增加相关,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近年来研究发现,管周毛细血管稀疏化导致的肾脏慢性缺氧是AKI向CKD进展的关键原因。因此,解析AKI后管周毛细血管损伤修复机制对制定AKI防治新策略、延缓CKD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日,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江苏省肾脏病学创新研究中心吕林莉教授和刘必成教授团队在Nature 系列子刊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IF 14.4)在线发表了题为”Tubular epithelial cells-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 VEGF-A promotes peritubular capillary repair in ischemic kidney injury”的研究论文 (2022 Dec 17;7(1):73),首次报道了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通过携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促进管周毛细血管修复的新机制。

 

该研究通过系统的体内、外研究,发现损伤肾小管中VEGF-A分布由细胞的顶端侧重分布至基底侧,并主要通过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分泌至胞外,促进管周毛细血管的修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内源性修复机制并不足以完全逆转管周毛细血管稀疏化。研究者通过编辑肾小管上皮细胞制备了富含VEGF-A的外源性sEV。该外源性sEV-VEGF-A补充治疗可以显著改善AKI后肾脏氧合,减少毛细血管稀疏化,并抑制AKI向CKD慢性转变。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肾小管VEGF-A通过sEV分泌并介导管周毛细血管增殖修复的新机制,为阻止AKI向CKD进展提供了新思路,相关干预策略同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东南大学吕林莉教授和刘必成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仲鑫和汤涛涛副研究员是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参考文献: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VEGF-A promotes peritubular capillary repair in ischemic kidney injury, NPJ Regen Med. 2022 Dec 17;7(1):73. doi: 10.1038/s41536-022-00268-x.

外泌体资讯网 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 | 东南大学吕林莉和刘必成教授团队: 急性肾损伤管周毛细血管修复的新机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