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国内新出的细胞外囊泡/外泌体领域论文不完全统计有329篇。IF>10的有61篇;IF>20的有3篇。本期主要内容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单细胞分离芯片、骨再生、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植物来源细胞外囊泡的脂质组学、血管化骨再生、单EV水平同时检测蛋白质和miRNA、仿生树突状细胞的纳米疫苗急性肝衰竭治疗、缺血性骨疾病、原位胰腺癌、骨质疏松症、T细胞血液恶性肿瘤、胃癌、乳腺癌、牛皮癣、肠道炎症、糖尿病等方面内容。内容十分丰富,不容错过。外泌体之家
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国响、王人杰:myCAF来源的外泌体PWAR6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谷氨酰胺可用性和NK细胞功能加速结直肠癌肝转移
Fang, H., et al. (2024). "myCAF-derived exosomal PWAR6 accelerates CRC liver metastasis via altering glutamine availability and NK cell function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J Hematol Oncol 17(1): 126. IF=29.9
结直肠癌(CRC)的肝转移是一个主要的临床挑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肌成纤维母细胞样癌相关成纤维细胞(myCAFs)是CRC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外泌体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方法:单细胞分析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中myCAFs显著增加。外泌体测序结果表明,在这些转移性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WAR6的表达显著升高。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确认了PWAR6在CRC细胞干性、迁移和谷氨酰胺摄取中的作用。RNA pulldown、RIP和Co-IP实验探讨了PWAR6/NRF2/SLC38A2信号轴在CRC进展中的分子机制,流式细胞术用于评估NK细胞活性和细胞毒性。结果:临床上,较高的PWAR6表达水平与更高的(68)Ga FAPI-PET/CT SUVmax值显著相关,尤其是在CRLM患者中,其表达显著高于非肝转移病例和正常结肠组织。回归分析和生存数据进一步支持PWAR6作为负性预后标志物的作用,较高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在机制上,PWAR6通过与Keap1竞争性结合抑制NRF2的降解,从而上调SLC38A2的表达,这增强了CRC细胞对谷氨酰胺的摄取,同时减少了NK细胞可用的谷氨酰胺。结论:myCAFs来源的外泌体PWAR6是CRC肝转移的关键标志物,其通过ASO-PWAR6的靶向抑制以及与FAPI治疗的联合应用,在临床前模型中有效抑制了转移,为临床管理提供了有前景的治疗潜力。
2.山东大学韩琳:用于组织样本中高通量单细胞外泌体分析的多色条形码阵列集成单细胞分离芯片
Wang, C., et al. (2024). "Single-Cell Isolation Chip Integrated with Multicolor Barcode Array for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Exosome Profiling in Tissue Samples."
Adv Mater: e2411259. IF=27.4
外泌体作为参与癌症进展的功能性生物标志物,因其在促进肿瘤形成、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体液中的整体外泌体检测可以进行癌症功能分析,但这类方法仅能获得细胞群体的平均分泌水平,丢失了母细胞信息,同时忽略了不同细胞亚群所分泌外泌体的异质性。因此,亟需一种有效的平台来分析单细胞外泌体功能的异质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高通量平台,能够高效实现单细胞分离和多色外泌体表型分析,同时量化由单细胞分泌的微量外泌体。光热驱动的单细胞芯片实现了显著的单细胞分离效率(≈97%),且仅需5分钟,大大促进了超高通量的单细胞外泌体分析。通过对乳腺癌外泌体表型蛋白的质谱分析和蛋白相互作用研究,鉴定出了关键的外泌体表型。研究分析了数万例乳腺癌细胞系和临床组织的单细胞,揭示了不同亚群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在乳腺癌细胞系中存在更多共表达CD44和EGFR的外泌体亚群,而具有免疫逃逸特性的高PD-L1表型的外泌体亚群主要存在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中,尤其是在HER2阳性组织中。该平台具有强大的单细胞分离、外泌体定量和表型分析能力,为推进癌症研究中的单细胞外泌体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3.第四军医大学黄景辉:一种新型鹿角启发的骨移植材料引发快速骨再生
Li, S., et al. (2024). "A Novel Deer Antler-Inspired Bone Graft Triggers Rapid Bone Regeneration."
Adv Mater: e2411571. IF=27.4
成年哺乳动物无法再生大块骨组织,这使得大面积的骨缺损在临床上成为一大挑战。然而,鹿角是这一规则的一个例外,展现了哺乳动物中最快的骨组织生长,为探索快速骨再生的新策略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本研究中构建了一种利用鹿角生化、生物物理及结构特性的骨移植材料。通过去细胞化处理鹿角松质骨(antler-DCB)制备骨支架。随后,将antler-DCB与鹿角来源的生物信号整合,制成鹿角基骨移植材料,这些信号由鹿角芽原基祖细胞(ABPCs)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Vs)传递,而ABPCs是一种新发现的负责鹿角形成的干细胞。鹿角基骨移植材料将骨髓基质细胞转化为具有ABPCs样表型和转录组特征的细胞。在体内研究中,鹿角基骨移植材料在大鼠模型中引发了快速的骨形成,其新生骨体积是商业去细胞化骨(DCBs)的两倍。此外,鹿角基材料在成骨过程中协调了血管生成、神经发生和免疫调节的过程,部分模仿了早期鹿角形成的机制。这些发现为开发治疗严重骨缺损的干预措施提供了实际的启示。
4.南方医科大学欧彩文:口服益生菌细胞外囊泡疗法通过抑制IL-17信号缓解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Zhou, H., et al. (2025). "Oral probiotic extracellular vesicle therapy mitigates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 via blunting IL-17 signaling."
Bioact Mater 45: 401-416. IF=18
甲型流感病毒(IAV)不仅会损伤呼吸道,还会破坏肠道黏膜组织。益生菌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和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源于益生菌的细胞外囊泡(EVs)已被认为是宿主免疫反应和抗炎作用的潜在调节因子。然而,益生菌来源EVs在IAV感染中的具体抗炎效果及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鼠李糖乳杆菌EHA2来源EVs(LrEVs)在IAV感染小鼠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口服LrEVs后,其分布于肝脏、肺部和胃肠道中。在IAV感染小鼠中,口服LrEVs缓解了IAV引起的肺部和肠道损伤,调整了微生物群组成,并增加了这些器官中的短链脂肪酸水平。在机制上,LrEVs通过削弱促炎性的IL-17信号通路发挥了其抗IAV感染的保护作用。此外,FISH分析在肺部和肠道组织中检测到LrEVs中最丰富的miRNAs之一——miR-4239。我们进一步证实了miR-4239可直接靶向IL-17a。我们的研究为LrEVs在流感治疗中的未来应用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关于miR-4239抗炎作用的新机制见解。
5.南方医科大学李振华:植物来源细胞外囊泡的脂质组学分析为潜在抗癌疗法提供指导
Wang, F., et al. (2025). "Lipidomic analysis of plant-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guidance of potential anti-cancer therapy."
Bioact Mater 46: 82-96. IF=18
植物来源的细胞外囊泡(PEVs)被认为是纳米医学和药物递送系统的优质来源。然而,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不明确性甚至矛盾性阻碍了其临床转化。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四种常用的PEVs进行了全面的成分分析,以深入了解其功能性脂质成分并评估其潜在的治疗应用。脂质组学分析揭示了姜来源的细胞外囊泡(GEVs)中存在具有细胞毒性的姜酚和姜辣素。随后,通过体外和体内研究证实了GEVs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以及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转录组分析表明,GEVs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p53信号通路来诱导癌细胞凋亡。补充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则提出了PEV研究中的潜在蛋白标志物。这些发现突出了多组学分析在阐明PEVs潜在治疗作用中的价值,并推动了基于PEVs疗法的开发。
6.上海交通大学九院张诗雷:抛出一个寡肽捕获一种蛋白——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筛选的三肽PSP促进Osteolectin介导的血管化骨再生
Chen, Y., et al. (2025). "Throw out an oligopeptide to catch a protein: Deep learning an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screened tripeptide PSP promotes Osteolectin-mediated vascularized bone regeneration."
Bioact Mater 46: 37-54. IF=18
血管生成对于骨再生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细胞因子疗法因高昂的成本和安全性问题而受到限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更安全且更高效的治疗替代方案。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深度学习(DL)和自然语言处理(NLP)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将Word2vec与TF-IDF变体TF-IIDF结合的全新算法,以精确识别来自262种相关蛋白内在无序区域(IDRs)的潜在促血管生成肽,这些区域是开发更安全且极具潜力的生物活性肽的沃土。在对候选寡肽的评估中,一个三肽PSP尤为突出,其表现出卓越的能力,可刺激内皮细胞(ECs)的血管生成,增强血管与骨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促进骨髓干细胞(BMSCs)的成骨分化,这在小鼠关键尺寸颅骨模型中得到了证实。此外,我们发现PSP可作为一种“启动”剂,激活机体内在产生Osteolectin(Oln)的能力——促使ECs释放富含Oln的小型细胞外囊泡(sEVs),以加速骨形成。总之,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精确且高效的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复合模型,用于筛选生物活性肽,为开发多种基于肽的治疗策略开辟了新途径,可适用于更广泛的疾病领域。
7.清华大学徐友春:使用数字双CRISPR-Cas检测法在单个细胞外囊泡水平同时检测蛋白质和miRNA
Xu, X., et al. (2024). "Concurrent Detection of Protein and miRNA at the Single Extracellular Vesicle Level Using a Digital Dual CRISPR-Cas Assay."
ACS Nano. IF=15.8
由于肿瘤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s)具有异质性和稀缺性,在单个EV水平同时检测蛋白质和微小RNA(miRNA)为精准疾病分析提供了巨大潜力。然而,目前尚需开发一种高度可靠的单个EV多靶标分析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数字双CRISPR-Cas驱动的单EV评估系统(ddSEE),能够在单分子水平上同时检测EV的表面蛋白和内部miRNA。通过优化CRISPR-Cas12a和CRISPR-Cas13a的同步反应条件,利用Cas12a通过抗体-DNA偶联物将蛋白信号转化为DNA信号来检测EV的表面蛋白,而通过EV-脂质体融合利用Cas13a分析EV内部的miRNA。含有188,000个微孔的微流控芯片将CRISPR-Cas系统转化为数字化检测格式,通过荧光成像实现对miRNA/蛋白阳性EVs的绝对定量,无偏差地检测到最低214 EVs/μL的浓度。最终,收集并测试了31份血液样本,其中21份来自乳腺癌患者,10份来自健康供体,在区分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供体时实现了92%的诊断准确率。凭借其绝对定量、易用性和多重检测能力,ddSEE系统展现了其在EV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8.第四医科大学顾金涛:基于仿生树突状细胞的纳米疫苗用于重塑免疫微环境以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Wang, W., et al. (2024). "Biomimetic Dendritic Cell-Based Nanovaccines for Reprogramming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o Boost Tumor Immunotherapy."
ACS Nano 18(50): 34063-34076. IF=15.8
尽管树突状细胞(DC)介导的免疫疗法是有效的免疫治疗选择,但传统的DC疫苗受到多种缺点的限制,例如抗原递送不足、淋巴结归巢能力弱以及活细胞输注的风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个性化的DC仿生纳米疫苗(HybridDC),该疫苗能够增强抗原呈递并激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这种仿生纳米疫苗包含来源于基因工程改造的DC的细胞膜,同时将多种细胞成分锚定于这些膜上,包括CC趋化因子受体7(CCR7)、肿瘤相关抗原(TAA)肽/肿瘤来源外泌体(TEX)以及相关的共刺激分子。与以往的疫苗相比,HybridDC疫苗表现出更强的靶向淋巴组织的能力,并能够重塑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格局。在针对低免疫原性胶质瘤的原位模型中,HybridDC展现了显著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此外,HybridDC疫苗能够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的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联合策略以最大化ICB的疗效。具体而言,HybridDC可以在记忆T细胞中诱导长期的保护性免疫。HybridDC疫苗是一种极具前景的个性化癌症疫苗平台,并可能为改善当前免疫疗法提供一种联合治疗的新方式。
9.北京理工大学张金凤/暨南大学一附院胡敏:工程化干细胞衍生外泌体用于CCL4和极量肝切除术诱导的急性肝衰竭治疗
Sun, M., et al. (2024). "Fully Bioactive Nanodrugs: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Engineered with Biomacromolecules to Treat CCl(4)- and Extreme Hepatectomy-Induced Acute Liver Failure."
ACS Nano 18(50): 33907-33921.IF=15.8
前期报道:https://www.exosomemed.com/18183.html
- 温州医科大学潘孝云:基于复合生物活性离子的仿生细胞外囊泡用于治疗缺血性骨疾病
Jiang, H., et al. (2024). "Biomimetic Extracellular Vesicles Based on Composite Bioactive 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Bone Disease."
ACS Nano 18(51): 34924-34948. IF=15.8
细胞外囊泡(EVs)在治疗缺血性骨疾病(如激素性股骨头坏死,GIONFH)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然而,EVs的临床应用面临产量低、生物活性差以及缺乏靶向性等挑战。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多重工程化细胞外囊泡仿生体(EVMs)平台,以应对这些挑战。通过利用来自三硅酸盐(TS,一种由硅酸钙、硅酸镁和硅酸锶组成的混合物)的多种生物活性离子刺激间充质干细胞(MSCs),我们获得了内源性改造的TS-MSCs,并通过简单的挤出方法进一步制备了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EVM(TS-MSCs)。此外,通过将代谢糖工程与点击化学策略相结合,在EVM(TS-MSCs)表面修饰了唑来膦酸(ALN),进一步制备了ALN-EVM(TS-MSCs)。工程化的ALN-EVM(TS-MSCs)表现出骨靶向效果,能够促进成骨和血管生成。这种促进作用归因于TS改造EVM中富含的miR-21,其通过沉默PTEN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增强了成骨和血管生成能力。针对缺血性骨疾病的治疗策略基于一种多重工程化、仿生材料启发、代谢糖工程和点击化学相结合的EVM平台。本研究还为工程化囊泡在疾病治疗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
- 华南理工大学袁友永:自适应纳米载体克服多种生理屏障以增强原位胰腺癌的化疗效果
Ding, M., et al. (2024). "Self-Adaptive Nanocarriers Overcome Multiple Physiological Barriers to Boosting Chemotherapy of Orthotopic Pancreatic Cancer."
ACS Nano. IF=15.8
化疗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选择,尽管基于纳米载体的药物递送系统常常受到多种生理屏障的限制,从而降低其治疗效果。在此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pH/活性氧(ROS)双敏感的自适应纳米载体(DAT(CPT)),其封装了喜树碱(CPT),喜树碱是胰腺化疗药物伊立替康(CPT-11)的类似物,以通过克服多种生理屏障来增强原位胰腺癌的化疗效果。该纳米载体的外周含有正电荷的精氨酸(Arg)残基,并通过酸敏感的2,3-二甲基马来酸酐(DA)掩蔽以延长循环时间。在酸性肿瘤微环境(TME)中,DA解离,暴露出精氨酸,从而促进纳米载体与细胞的结合和DAT(CPT)的内化。随后,通过暴露的精氨酸与ROS之间的级联反应生成过氧亚硝酸盐(ONOO(-)),有效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降解致密的细胞外基质(ECM),增强DAT(CPT)的深层累积和渗透。同时,ONOO(-)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阻止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并抑制ATP依赖的肿瘤来源微囊泡(TMVs),从而抑制肿瘤转移。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有前景的策略,用于开发高效纳米载体以解决胰腺癌治疗中的多种生理屏障问题。
- 苏州大学白进玉/周晓中/汪超、董启榕: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治疗骨质疏松症
Chang, W., et al. (2024).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Express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Osteoporosis Therapy."
ACS Nano. IF=15.8
前期报道:https://www.exosomemed.com/18286.html
- 浙江大学蔡志坚:靶向CD7的促凋亡外泌体治疗T细胞血液恶性肿瘤
Zhang, B., et al. (2024). "CD7-targeting pro-apoptotic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 novel approach for T-cell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y therapy."
J Extracell Vesicles 13(12): e70025. IF=15.5
前期报道:https://www.exosomemed.com/18260.html
- 浙江大学谢杰: 由M(2)型巨噬细胞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融合的细胞外囊泡用于假体周围骨溶解中巨噬细胞焦亡的靶向调控
Liu, Q., et al. (2024). "Fus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M(2) macrophages an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targeted regulation of macrophage pyroptosis in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
J Extracell Vesicles 13(12): e70028. IF=15.5
针对预防和治疗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策略开发是全球研究的重要领域。由磨损颗粒诱发的局部巨噬细胞焦亡在假体周围骨溶解及随后松动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细胞外囊泡携带其母细胞的表面成分和调控分子,体现了母细胞的细胞特性和生物功能。为了精准抑制由磨损颗粒引发的局部巨噬细胞焦亡,我们创新性地工程化了由M(2)型巨噬细胞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外囊泡(fEV)。这些fEV具备独特的靶向运输能力和免疫逃逸特性,共同增强了治疗性细胞外囊泡的抗焦亡作用。我们的研究显示,fEV对由磨损颗粒引发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具有靶向且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潜力,凸显了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这些发现表明,细胞外囊泡融合技术为靶向性细胞外囊泡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范式。
- 山东大学张娜:包含邻硝基苯甲基基团的局部光触发释放型巨噬细胞细胞药物用于增强实体肿瘤细胞化疗
Liu, J., et al. (2024). "Localized light-triggered release macrophage cyto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nitrobenzyl group for enhanced solid tumor cell-chemotherapy."
Acta Pharm Sin B 14(11): 5053-5068.
基于巨噬细胞的细胞药物是靶向药物递送领域的一项突破。然而,如何在保留巨噬细胞活性及其免疫治疗效应的同时,实现药物的局部定位和可控释放仍然是一个挑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光触发释放的巨噬细胞细胞药物(USIP@M),它能够利用巨噬细胞的肿瘤靶向特性和免疫治疗作用来逆转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抑制状态。通过合成含紫外(UV)响应性邻硝基苯甲基基团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并将其与索拉非尼(SF)、IMD-0354(IMD)和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共同负载,这些复合物被巨噬细胞摄取,并通过利用巨噬细胞的肿瘤趋向性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UCNPs将具有强穿透性和高安全性的近红外光(NIR)转换为UV光,从而促进嵌段共聚物的光响应性解聚以及USIP@M外泌体的产生,加速药物外排并维持巨噬细胞的活性。同时,IMD可以极化载体巨噬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发挥巨噬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增强T细胞免疫并缓解TME的免疫抑制状态。与SF的化疗作用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杀伤肿瘤。总之,该研究基于局部光触发释放策略,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巨噬细胞细胞药物,能够在保留巨噬细胞活性和免疫治疗效应的同时,实现药物的定位和可控释放,从而有效治疗实体肿瘤。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兆才教授课题组:EB病毒感染通过上调细胞外OLFM4在胃癌进展过程中激活YAP信号通路
Wen, F., et al. (2024).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upregulates extracellular OLFM4 to activate YAP signaling during gastric cancer progression."
Nat Commun 15(1): 10543. IF=14.7
细胞外囊泡(EVs)已知能够介导细胞间通讯并塑造肿瘤微环境。相比于研究较为深入的小型EVs,大型微囊泡(MVs)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功能却鲜有了解。该研究揭示了与EB病毒(EBV)相关的胃癌(EBVaGC)中MVs的蛋白质组,并发现嗅觉素4(OLFM4)在EBV感染中被诱导,通过MVs分泌以通过Hippo信号通路促进肿瘤进展。具体来说,OLFM4是cGAS-STING通路的靶基因,而EBV感染激活了cGAS-STING通路并增加了OLFM4的表达。此外,MVs携带的OLFM4与FAT1的细胞外钙粘蛋白结构域结合,从而削弱其与MST1的细胞内相互作用,进而在受体细胞中激活YAP。综上所述,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病毒感染通过MVs与Hippo信号通路的细胞间调控相耦合的机制,还强调了OLFM4-Hippo轴作为与EBV相关癌症的治疗靶点的潜力。
- 武汉大学闫卫:肿瘤来源的含miR-9-5p的EVs通过调控胆固醇稳态促进小鼠乳腺癌肝转移
Li, M. X., et al. (2024). "Tumor-derived miR-9-5p-loaded EVs regulate cholesterol homeostasis to promote breast cancer liver metastasis in mice."
Nat Commun 15(1): 10539. IF=14.7
癌细胞通过分泌包裹生物活性货物的细胞外囊泡(EV)来促进体内器官间的通讯,EV正在成为肿瘤进展和转移的重要介质,而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着胆固醇代谢的失调。目前尚不清楚EV是否参与了肿瘤转移过程中胆固醇稳态的调控,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乳腺癌来源的外泌体miR-9-5p通过靶向肝脏中的INSIG1、INSIG2和ATF3基因,诱导了HMGCR和CH25H的表达,这两种酶分别参与胆固醇的合成以及胆固醇转化为25-羟基胆固醇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体内使用miR-9-5p拮抗体(antagomir)治疗以及CH25H基因敲除可以有效阻止肿瘤转移。因此,该研究揭示了肿瘤来源的miR-9-5p在肝转移中的调控机制,将氧固醇代谢与库普弗细胞(Kupffer细胞)极化联系起来,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应用思路。
- 中山大学李丹阳: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通过调节代谢和免疫紊乱清除自我抗原用于牛皮癣治疗
Zhou, X., et al. (2024). "Engineered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Scavenge Self-Antigens for Psoriasis Therapy via Modulating Metabolic and Immunological Disorders."
Adv Sci (Weinh): e2410067.IF=14.3
牛皮癣因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发,传统MSC-EVs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发现牛皮癣中Arg1/多胺通路过表达,导致自我抗原积累。工程化nor@MSC-EVs通过加载Arg1抑制剂nor-NOHA,靶向Arg1/多胺介导的DCs/Th17轴,清除自我抗原,抑制NF-κB信号通路,显著改善皮损及免疫紊乱,优于MSC-EVs和抗IL-17A治疗,展现出良好的临床转化潜力。
- 浙江大学附属二院黄建:慢性压力诱导的肿瘤来源SP1(+)外泌体极化IL-1β(+)中性粒细胞促进乳腺癌肺转移
Zhang, L., et al. (2024). "Chronic Stress-Induced and Tumor Derived SP1(+) Exosomes Polarizing IL-1β(+) Neutrophils to Increase Lung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Adv Sci (Weinh): e2310266. IF=14.3
慢性压力通过促进肿瘤外泌体分泌和改变内容物,加剧乳腺癌肺转移。TDEs被肺中性粒细胞内化,激活CXCL2自分泌和TLR4-NFκβ通路,增强炎症反应。本研究揭示了慢性压力、外泌体和免疫间的新机制联系,为癌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刘江华:肝脂肪变性通过细胞外囊泡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骨软骨转化加重血管钙化
Zeng, Z. L., et al. (2024). "Hepatic Steatosis Aggravates Vascular Calcification via Extracellular Vesicle-Mediated Osteochondrogenic Switch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Adv Sci (Weinh): e2408660.IF=14.3
MAFLD患者血管钙化高发与脂肪变性肝细胞释放的细胞外囊泡(EVs)有关,囊泡中的Lgals3bp蛋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化。抑制EV释放或敲低Lgals3bp可减轻钙化,为MAFLD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浙江大学易成刚:纳米药物工程化外泌体实现对铜死亡的双通路联合抑制
Sun, H., et al. (2024). "Nanodrug-Engineered Exosomes Achieve a Jointly Dual-Pathway Inhibition on Cuproptosis."
Adv Sci (Weinh): e2413408.IF=14.3
本研究发现铜死亡在皮肤伤口愈合中的调控作用,并设计了加载Cu螯合剂和siRNA-FDX1的工程化外泌体(EXO(siFDX1-PDA@CQ)),通过可注射水凝胶实现局部释放,用于治疗糖尿病及急性皮肤伤口,显著促进愈合,为调控铜死亡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安徽农业大学吴永宁:基于牛奶外泌体的纳米平台增强了针对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联合疗法效果
Qu, S., et al. (2024). "A Milk Extracellular Vesicle-Based Nanoplatform Enhances Combination Therapy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s."
Adv Sci (Weinh): e2406496. IF=14.3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仿生乳源外泌体(FMEVs)递送系统,通过联合多粘菌素与茜草素,显著增强抗多重耐药细菌的疗效。FMEVs不仅通过柠檬酸调控紧密连接实现高效跨细胞运输,还在小鼠腹膜炎-脓毒症模型中表现出优异效果。该策略改善口服递送,增强联合疗法,为MDR细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深圳大学周光前:MAM-STAT3驱动的线粒体Ca(+2)上调导致A型下颌骨-顶骨发育不全患者的免疫衰老
Padhiar, A. A., et al. (2024). "MAM-STAT3-Driven Mitochondrial Ca(+2) Upregulation Contributes to Immunosenescence in Type A Mandibuloacral Dysplasia Patients."
Adv Sci (Weinh): e2407398. IF=14.3
该研究发现纯合laminA/C p.R527C突变引起线粒体Ca(+2)失调是MAD患者炎症性衰老的主要原因,通过炎症小体而非cGAS-STING通路发挥作用。MAD细胞外囊泡也能影响健康细胞的Ca(+2)稳态,该过程由STAT3介导。通过FDA批准的STAT3抑制剂(如Tocilizumab)或CRISPR/CAS9纠正突变可缓解症状。这为MAD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建议靶向线粒体Ca(+2)稳态失调以减缓免疫衰老。
- 台湾清华大学:靶向连接蛋白1的新型萘啶酮用于结肠炎管理
Hsueh, W. Y., et al. (2024). "Novel Naphthyridones Targeting Pannexin 1 for Colitis Management."
Adv Sci (Weinh): e2411538. IF=14.3
研究发现新型PANX1抑制剂化合物12,通过作用于Trp74残基,特异性抑制PANX1通道(IC(50)为0.73 µm),且对其他相关通道无影响。在炎症性肠病(IBD)小鼠模型中,化合物12显著减轻结肠炎症状,证实其作为IBD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此发现不仅揭示了PANX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结合位点,还为未来药物设计和针对性IBD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伟:通过重编程Treg细胞来源的小型细胞外囊泡,有效阻止线粒体氧化应激,从而预防由PANoptosis引发的肠道炎症
Gong, W., et al. (2024). "Reprogramming of Treg cell-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ffectively prevents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from PANoptosis by blocking mitochondrial oxidative stress."
Trends Biotechnol.IF=14.3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免疫介导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线粒体功能障碍产生的线粒体活性氧(mtROS)会破坏肠道屏障功能,增加肠道通透性并促进免疫细胞入侵,在IBD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重新设计了调节性T细胞(Treg)来源的外泌体,将抗氧化微量元素硒(Se)装载其中,并通过肽连接子与合成的线粒体靶向四肽SS-31连接。该连接子可被炎症病灶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裂解,从而实现靶向递送。该外泌体系统通过清除过量mtROS,保护肠道免受炎症侵害,同时防止免疫相关细胞死亡形式PANoptosis(焦亡、坏死性凋亡和细胞凋亡)。该平台为IBD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靶向治疗策略。
- 中山大学原冬冬: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外泌体miR-16-5p抑制肝移植物中SLC39A14依赖的肝细胞铁死亡
Deng, Z., et al. (2024).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event SLC39A14-Dependent Hepatocyte Ferroptosis through Exosomal miR-16-5p in Liver Graft."
Adv Sci (Weinh): e2411380. IF=14.3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导致肝移植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发现SLC39A14蛋白在肝细胞中是促进铁死亡的靶点。敲低SLC39A14可通过抑制非转铁蛋白结合铁(NTBI)的摄取,减少铁过载和铁死亡,从而显著缓解肝IRI。此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通过下调SLC39A14表达展现出治疗效果,其来源的外泌体携带miR-16-5p进入肝细胞,抑制SLC39A14表达并减少铁死亡。综上,hBMSC疗法有望逆转肝IRI进程。
- 南京中医药大学顾春艳:PNPO介导的DVL3氧化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多发性骨髓瘤恶性发展及破骨细胞生成
Deng, Z., et al. (2024). "PNPO-Mediated Oxidation of DVL3 Promotes Multiple Myeloma Malignancy and Osteoclastogenesis by Activating the Wnt/β-Catenin Pathway."
Adv Sci (Weinh): e2407681. IF=14.3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由异常基因表达及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引发的浆细胞癌。研究发现,天然化合物雷公藤红素(Celastrol)通过靶向吡哆醛-5'-磷酸氧化酶(PNPO)发挥抗癌作用。PNPO水平升高与MM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且PNPO通过外泌体促进MM细胞增殖和破骨细胞分化。机制上,PNPO氧化DVL3(M282),异常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基于PNPO关键位点(R95/K117),研究确定Eltrombopag为潜在治疗药物,其在小鼠模型和初步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抑制MM细胞生长及减少骨损伤的效果。本研究表明PNPO是MM的高危基因,Eltrombopag或为有前景的治疗选择。
- 南华大学曹劲松:脆弱拟杆菌通过分泌外泌体诱导M2型巨噬细胞,加重2型糖尿病血管钙化
Chen, C., et al. (2024). "Bacteroides Fragilis Exacerbates T2D Vascular Calcification by Secreting Extracellular Vesicles to Induce M2 Macrophages."
Adv Sci (Weinh): e2410495. IF=14.3
2型糖尿病(T2D)血管钙化(VC)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本研究发现肠道脆弱拟杆菌(BF)及其外泌体(EV)通过EV-Sting-Mef2d通路上调Trib1表达,诱导巨噬细胞M2极化,并激活Mef2d上调促钙化因子Serpine1,恶化T2D VC。清除巨噬细胞显著抑制BF EV诱导的VC。临床研究显示Serpine1在T2D VC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升高,与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为T2D VC的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理论与实验基础。
- 武汉大学谢敏:硼簇协助多柔比星装载入外泌体并克服药物耐药性
Bao, Y. R., et al. (2024). "Boron Clusters Escort Doxorubicin Squashing Into Exosomes and Overcome Drug Resistance."
Adv Sci (Weinh): e2412501.IF=14.3
基于外泌体的药物递送在癌症化疗中具有潜力,但现有装载方法效率低且成本高。本研究通过硼簇与多柔比星(DOX)及外泌体混合,利用超超亲效应高效装载DOX。装载硼簇和DOX的外泌体(EDB)提高DOX渗透性,抑制P-糖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增强耐药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小鼠生存期,为克服DOX耐药提供新策略。
- 华中科技大学刘笔锋教授团队:冻融介导细胞外囊泡图案化联合人工智能增强乳腺癌识别
Xie, H., et al. (2024). "Freeze-Thaw-Induced Patterning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Breast Cancers Identifications."
Small: e2408871. IF=13
前期报道:https://www.exosomemed.com/18304.html
- 新加坡国立大学王炯伟教授/山一医徐涛院士团队仝令君副教授:工程化乳源外泌体负载核酸治疗肥大性心衰
Tong, L., et al. (2025). "Myocardial delivery of miR30d with peptide-functionalized milk-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targeted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heart failure."
Biomaterials 316: 122976. IF=12.8
前期报道:https://www.exosomemed.com/18203.html
外泌体之家搜集整理。篇幅有限,仅介绍其中少数文献。
感谢大家关注!愿有所收获。下个月见!
外泌体资讯网 国内外泌体领域进展总结(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