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其特征为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受损,致使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上升。当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侧重于平衡骨形成和骨吸收,但增强骨质疏松性骨的再矿化逐渐成为有效修复的关键策略。最近,对生物矿化机制的深入研究显示出成骨细胞(OB)分泌的含矿物质的胞外囊泡(EVs)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和基质矿化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从OB中提取细胞外囊泡存在困难,不利于大规模生产,限制了其应用。在此背景下,开发仿生策略以复制其结构和功能成为研究热点。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苏佳灿教授/姜莹莹副研究员/黄标通副教授/南通大学韩庆林教授团队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题为“Biomimetic Extracellular Vesicles Containing Biominerals for Targeted Osteoporosis Therapy”的论文。该研究工作基于骨矿化原理,开发了一种仿生策略,以生物活性物质磷酸肌酸(CP)制备出具有高稳定性和出色生物活性的仿生线粒体矿物(ACP/CP),再通过超声封装技术,将其与过表达高尔基糖蛋白1(GLG1)的骨髓归巢细胞膜(CM)巧妙结合,最终成功构建出骨靶向仿生活性生物矿物(ACP/CP@CM)。 第一作者为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陈昱彤、朱梦茹、杨慧健,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盛世豪,通讯作者为上海大学苏佳灿教授、姜莹莹副研究员、黄标通副教授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韩庆林教授
图1. 研究示意图受生物矿化的启发,通过模仿OB衍生的EVs制备了骨靶向生物仿生EVs (ACP/CP@CM)及对骨质疏松小鼠的全身给药示意图。这种仿生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促进成骨分化和骨管形成,同时还能促进纤维内胶原矿化。在体内,小鼠全身注射 ACP/CP@CM 治疗可实现骨质疏松治疗。
图2. 仿生EVs的表征(a) HAP, (b) ACP, (c)仿生线粒体矿物质(ACP/CP)和(d)仿生OB衍生EVs (ACP/CP@CM)的TEM图像。比例尺为50 nm。(e) HAP、ACP、ACP/CP、CM和ACP/CP@CM的粒径分布和(f) zeta电位。(g) GLG1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I: GLG1上调的NIH-3T3;II: GLG1+ NIH-3T3的CM;III: ACP/CP@CM)。(h)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ACP/CP@CM的共定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核为蓝色,ACP/CP为绿色,CM为红色。标尺尺寸为20 μm。(i)对照样品和ACP/CP@CM的FTIR光谱和(j) XRD谱图。(k) pH为7.4的PBS中ACP/CP和ACP/CP@CM中CP的累积释放曲线。
图3. 体内骨质疏松恢复效果。
(a)动物实验时间表。(b)各组小鼠股骨矢状面和水平面三维显微CT重建图像:Sham、OVX、ACP/CP@CM-Con、CM、ACP/CP@CM。(c - f)各组骨形态测量参数的Micro-CT测量值:(c)骨体积/组织体积(BV/TV), (d)小梁厚度(Tb.Th), (e)小梁数量(Tb.N), (f)小梁间距(Tb.Sp)
参考文献: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4c17238
外泌体资讯网 ACS AMI|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苏佳灿/姜莹莹/黄标通/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韩庆林:一种含矿物的仿生骨靶向外囊泡治疗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