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消化道系统微生态失衡被认为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细菌细胞外囊泡(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BEVs)是由细菌分泌的脂质双层纳米颗粒,其在肠-心轴之间的交流扮演重要角色。
2025年1月22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胡秀梅课题组在医学期刊Gut Microbes上发表了题为“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the Initiation, Progression,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的综述文章(DOI:10.1080/19490976.2025.2452229)。文章系统总结了细菌细胞外囊泡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阐明了其在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潜力,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南方医科大学郑磊,王前和胡秀梅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林玉灵和王静宇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人类微生物组的复杂动态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有着密切的关系。BEV 通过影响宿主的局部和全身生理状态,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在文中描述了BEV的起源、循环和生物效应,重点关注它们如何介导动脉粥样硬化有害和有益作用。最后讨论了BEVs在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可能的临床意义,并对其向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众多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能提供一些参考。
示意图:BEV 的生物发生、循环分布和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
特异性细菌细胞外囊泡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
细菌细胞外囊泡在缓解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潜在应用
示意图:细菌细胞外囊泡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机制
示意图:BEV 转化为 ASCVD 临床应用的未来研究路线图
参考文献:
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the initiation, progression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Gut Microbes. 2025 Dec;17(1):2452229. doi: 10.1080/19490976.2025.245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