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究 › J Nanobiotechnology|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凡小丽:细胞外囊泡介导的肝脏与其他器官的双向通讯:机制探索与临床应用展望

J Nanobiotechnology|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凡小丽:细胞外囊泡介导的肝脏与其他器官的双向通讯:机制探索与临床应用展望

 

肝脏,作为一个内分泌器官,分泌各种物质,影响身体其他器官的活动。相反,由骨骼、肠道和脂肪组织等器官产生的分子也会影响肝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和其他器官之间通过细胞外囊泡(EV)进行着双向交流。然而,还没有综述全面讨论EVs在肝脏与其他器官间双向通讯的作用。

2025年03月08日,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的凡小丽副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IF: 10.6,中科院一区)上发表题为“Extracellular vesicle-mediated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liver and other organs: mechanistic exploration and prospect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的综述(doi: 10.1186/s12951-025-03259-4),全面概括了EVs在推动肝脏与其他器官(如骨骼、心血管系统、肠道、胰腺、大脑、肺、肾脏和脂肪组织)之间双向通信方面的作用,同时探讨了它们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与EVs介导的器官间相互作用存在的挑战。硕士研究生莫文慧、彭云柯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图片1

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实质器官,通过与其他器官的双向通讯维持身体内环境稳态。在肝硬化、非酒精性肝病(NAFLD)等疾病的发展进程中,肝脏所分泌的EVs会携带特异性物质,从而激活相关信号通路,进而引发骨质流失、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以及认知障碍等其他疾病状况;而其他器官所分泌的EVs也会加剧肝脏损伤,促使肝硬化、NAFLD等肝病进一步发展。

图片2

EVs在临床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Vs在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急慢性肝损伤和肝硬化等肝病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图片3

此外,根据EVs在肝脏器官间通讯相关机制设计特定的药物改善肝脏/肝外疾病;工程化EVs、EVs分泌细胞的预处理以及调节EVs的生物发生,这些也是优化EVs临床转化及治疗的新方案。

图片4

深入理解EVs介导的肝脏与其他器官双向通信的机制,将为肝脏相关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然而,目前EVs在器官间通信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EVs的分离、鉴定和功能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伴随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EVs在肝病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持续拓展。

 

参考文献:

Extracellular vesicle-mediated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liver and other organs: mechanistic exploration and prospect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J Nanobiotechnology. 2025 Mar 8;23(1):190. doi: 10.1186/s12951-025-03259-4.

 

外泌体资讯网 J Nanobiotechnology|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凡小丽:细胞外囊泡介导的肝脏与其他器官的双向通讯:机制探索与临床应用展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