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 › 国内外泌体领域进展(2016年9月)——共20篇

国内外泌体领域进展(2016年9月)——共20篇

无

首先小编要先感谢本文的作者Johnny同学的辛勤工作,为大家做的月总结!大家鼓掌👏👏👏👏👏👏

9月份国内外泌体方面的新出的研究论文非常高产,不完全统计有20篇之多。主要内容包括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技术在外泌体的成像和追踪上的应用、巨噬细胞外泌体与丙肝、外泌体与细胞融合、大鲵的胃和胰腺telocytes的外泌体、异体移植的免疫耐受、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组织损伤修复、乳源外泌体对肠道的作用、结直肠癌(CRC)外泌体对巨噬细胞的作用、外泌体与成骨、MSC外泌体的心脏和肝脏的损伤保护、细胞外膜泡及其DNA的保存、293T细胞外泌体成分的系统分析、血清外泌体miRNAs与急性缺血性卒中、肿瘤外泌体/微泡的膜蛋白CSE1L/CAS、细胞外膜泡miRNAs与骨骼肌、平滑肌细胞抑制内皮细胞的自噬、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氏病与血清外泌体α-突触核蛋白的关系、肝母细胞瘤外泌体等。内容十分丰富,不容错过。相关文章的原文都在论坛同名贴下,另有整理好的Endnote文献库可供下载,需要的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到论坛下载。

1.  东南大学先进光子学中心主任崔一平教授团队: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技术成功运用于外泌体的成像和追踪

1

Chen, C., et al. (2016). "Imaging and Intracellular Tracking of Cancer-Derived Exosomes Using Single-Molecule Localization-Based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e."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IF=7.145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小膜泡,富含大量的蛋白质。考虑到外泌体在不同生理活动中的显著作用以及在诊断、药物释放方面潜在的价值,研究人员在外泌体的体外追踪和内含物分析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近日,各种超分辨率显微镜的出现为外泌体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近日,东南大学先进光子学中心主任崔一平教授团队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杂志(IF=7.145)发表文章,展示了超分辨率成像技术(PALM / STORM)的单分子定位在癌症外泌体的成像和示踪上应用。在实验中,首先从肿瘤细胞的培养基中提取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然后将外泌体膜受体标记上光控探针,通过光敏定位显微镜(PALM)或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STORM)即可对这些膜受体进行超分辨率成像。使用人类乳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发现对外泌体的2种膜受体同时标记可利用PALM/STORM同时成像。成功地对外泌体进行标记和成像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观察癌症外泌体和正常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PALM/STORM成像显示癌症外泌体与受体细胞的溶酶体是共定位的。由于外泌体在细胞间通信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预计PALM/STORM对外泌体的成像和追踪在外泌体介导的肿瘤转移的机制研究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9月20日推文详细报道: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MTAzMTI4MQ==&mid=2651828966&idx=1&sn=4e2bbccdc643efedbb3ff511383af666&chksm=f19b86f8c6ec0feed03be29f8ced3f320db7d22a105d0713ed397152930d05d5fab96a2df2c8#rd

2. 武汉大学霍文哲教授团队:TLR3激活的巨噬细胞通过外泌体赋予肝细胞抗丙肝病毒的能力

2

Zhou, Y., et al. (2016). "Toll-like receptor 3-activated macrophages confer anti-HCV activity to hepatocytes through exosomes." FASEB J. IF= 5.299

外泌体是一类细胞释放的小泡,可通过传递功能因子到受体细胞介导细胞间通讯。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程中,肝中的巨噬细胞和肝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肝脏先天免疫的关键组成。在这项研究中,武汉大学霍文哲教授团队探索了外泌体从巨噬细胞传递先天抗HCV因子到肝细胞的作用。研究表明,TLR3激活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能有效抑制Huh7细胞中丙肝病毒的复制。这种巨噬细胞介导的抗HCV活性是通过外泌体发挥作用的,因为抑制外泌体可以废除巨噬细胞的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TLR3活化的巨噬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含有抗HCV的miRNA-29家族成员。抑制miRNA29可以恢复丙肝病毒的复制。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肝脏先天免疫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新机制,为开发基于外泌体输送系统治疗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3. 台湾新北市卫生局局长阳明大学教授林奇宏:外泌体参与脂筏stomatin促进细胞融合的过程

3

Lee, J. H., et al. (2016). "Lipid raft-associated stomatin enhances cell fusion." FASEB J.   IF=5.299

囊泡运输、病毒感染、组织发育过程中发生膜融合,涉及介导膜接触并融合的受体,执行膜重组、融合孔形成的效应器。有些膜融合受体/效应器会被优先招募到脂筏膜微区域。因此,脂筏的主要成分,如stomatin,可能参与细胞-细胞融合的调控。在细胞中产生的Stomatin可以通过蛋白质重新折叠跨脂质双层或通过外泌体传递释放到细胞外环境。台湾新北市卫生局局长阳明大学教授林奇宏团队报告说细胞中高表达stomatin或暴露于外源性stomatin的情况下更容易进行细胞融合。破骨细胞形成期间,敲除stomatin抑制细胞融合,但对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生产影响很小。此外,stomatin转基因小鼠细胞融合增加,导致骨吸收增强和随后的骨质疏松症。凭借其独特的分子拓扑结构,stomatin在脂筏内或其对面的细胞膜上进行分子组装,并通过调节膜融合蛋白的参与促进膜融合。

4. 江西农业大学郭小权教授团队:中国大鲵的胃telocytes(TCs)和telopodes (Tps)附近有外泌体可能参与细胞间交流

4

Zhang, H., et al. (2016). "Telocytes in gastric lamina propria of 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Andrias davidianus." Sci Rep 6: 33554.   IF=5.228

在这项研究中,江西农业大学郭小权教授团队试图利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方法对中国大鲵的胃telocytes(TCs)进行识别。其中的电镜结果显示,TCs/Tps附近有外泌体。TCs/Tps及其附近的干细胞可能利用外泌体间接进行细胞与细胞间的交流。

5.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窦科峰教授、陶开山教授等: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外泌体与供体抗原特异性Tregs协同诱导大鼠肝异体移植的免疫耐受

5

Ma, B., et al. (2016). "Combining Exosomes Derived from Immature DCs with Donor Antigen-Specific Treg Cells Induces Tolerance in a Rat Liver Allograft Model." Sci Rep 6: 32971.   IF=5.228

异体移植的免疫耐受是移植免疫学领域要解决的终极问题。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在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作用有限,包括潜在的成熟、体内寿命短和体外存储时间短。然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外泌体(imDex)(通常30-100纳米)保留许多其来源细胞的特性,也许可以克服这些限制。有研究报告,imDex可延长心脏或肠异体移植的存活时间。然而,除非使用免疫抑制剂,否则不能达到耐受性或长期存活。调节性T细胞(Tregs)可以保护移植物免受免疫排斥,以前的研究表明,imDex的作用与调节性T细胞显著有关。因此,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窦科峰教授、陶开山教授等将Tregs纳入治疗方案,以进一步减少或避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研究定义了在大鼠肝移植和调节性T细胞在保护肝脏移植抗原特异性的作用中外泌体的最佳剂量约为20微克(每个治疗之前、期间和移植后)。在联合治疗组,受体取得长期生存、免疫耐受。此外,imDex放大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这需要受体的DCs并可被IL-2增强。幸运的是,扩增的Treg保留其调节能力和供体的特异性。因此,imDex和供体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可以协同诱导移植耐受。

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陈莉莉教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6

Hu, L., et al. (2016). "Exosomes derived from human adipose mensenchymal stem cells accelerates cutaneous wound healing via optimi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broblasts." Sci Rep 6: 32993.   IF=5.228

经久不愈及瘢痕形成是软组织损伤治疗的两大挑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在组织再生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由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是一种旁分泌信号。在这项研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陈莉莉教授团队研究了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ASCs来源外泌体(ASCs-Exos)的作用。研究发现的ASC-Exos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由成纤维细胞吸收和内化,刺激细胞的迁移、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并促进N-钙粘蛋白、细胞周期蛋白1、PCNA和I型、III型胶原的表达。体内示踪实验表明的ASC-Exos可以在小鼠皮肤切口模型中被招募到软组织创伤区域并显著加速皮肤伤口愈合。组织学分析显示外泌体的全身施用在伤口愈合的早期阶段增加胶原蛋白I和III的生产,而在后期,外泌体可能抑制胶原表达,以减少疤痕形成。总的来说,该研究结果表明,ASC-Exos可以通过优化成纤维细胞的特征促进皮肤伤口的愈合。该研究结果提供了软组织修复中使用ASC-Exos的新视角和治疗策略。

7. 华南农业大学张永亮教授团队:乳源外泌体促进肠细胞增殖和肠道的发育,为牛奶的营养和新生儿的发育和健康提供了新见解

7

Chen, T., et al. (2016). "Porcine milk-derived exosomes promote proliferation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Sci Rep 6: 33862.   IF=5.228

乳源外泌体被确定为母亲给孩子传递调控分子的一种新的机制,但它们在新生儿肠组织中的功能还没有充分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永亮教授团队研究了猪乳来源外泌体在肠道中的潜在作用。体外研究表明,乳源外泌体可显著促进IPEC-J2细胞增殖。乳源外泌体显著促进参与肠细胞增殖的CDX2、IGF-1R和PCNA的表达,抑制p53的基因表达。此外,IPEC-J2细胞中6个miRNAs显著增加,而FAS和SERPINE均显著相对下调。在体内,治疗组显著提高小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长与隐窝肠组织深度的比例,显著上调CDX2、PCNA和IGF-1R的表达和抑制P53的表达。该研究表明,乳源外泌体可促进肠细胞的增殖和肠道的发展,这为牛奶的营养和新生儿的发展和健康提供了新见解。

8. 暨南大学何庆瑜教授、王通教授:肿瘤外泌体通过转运细胞骨架中心蛋白改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8

Chen, Z., et al. (2016). "Cytoskeleton-centric protein transportation by exosomes transforms tumor-favorable macrophages." Oncotarget.   IF=5.008

外泌体是许多癌症转移前利基的起始者,其中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主要引发剂。然而,从癌细胞运送到巨噬细胞的外泌体蛋白质组还没有被充分阐明。暨南大学何庆瑜教授、王通教授团队使用结直肠癌(CRC)外泌体处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使用基于SILAC质谱策略,成功揭示CRC运到巨噬细胞的外泌体蛋白质组。这样的蛋白质组主要侧重于促进细胞骨架重排,在多个细胞系中的到了验证。此外,研究发现,某些CRC外泌体可通过Fc受体被巨噬细胞识别。因此,该研究揭示了CRC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携带作为顶级功能单元的细胞骨架中心蛋白质,对改造癌症有利的巨噬细胞有积极和必要的作用。

9. 江西农业大学郭小权教授团队:电镜显示中国大鲵的胰腺Telocytes附近存在外泌体

9

Zhang, H., et al. (2016). "Telocytes in pancreas of 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Andrias davidianus)." J Cell Mol Med.   IF=4.938

这是江西农业大学郭小权教授本月的另一篇工作。

对于低等动物的Telocytes(TCs)信息的了解仍然很少。该研究工作利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IHC)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中国大鲵的胰腺Telocytes进行鉴别。TEM显微照片也显示TCs存在于胰腺的间质。TCs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特点,周边有外泌体和囊泡。TPs和外泌体在外分泌腺泡细胞和α细胞附近发现。这表明TCs可能在腺泡细胞和α细胞的再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10. 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汪泱教授、谢宗平教授:外泌体可激活hBMSCs的PI3K/Akt信号通路增强β-TCP的骨诱导性

10

Zhang, J., et al. (2016). "Exosomes/tricalcium phosphate combination scaffolds can enhance bone regeneration by activating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Stem Cell Res Ther 7(1): 136.   IF=4.504

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汪泱教授、谢宗平教授最新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通过激活hBMSCs的PI3K/Akt信号通路增强β-TCP的骨诱导性,这意味着外泌体/β-TCP组合比纯β-TCP具有更好的成骨活性。这些结果表明,天然分泌的纳米载体外泌体可以用作生物活性材料,以提高生物材料的生物活性,而hiPS-MSCs-Exos结合β-TCP可潜在地用于修复骨缺损。

11. 江苏大学朱伟教授团队:Akt-hucMSCs外泌体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更有效地改善心梗后心功能

11

Ma, J., et al. (2016). "Exosomes Derived From Akt-Modifie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rove Cardiac Regeneration and Promote Angiogenesis via Activating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D." Stem Cells Transl Med.   IF=4.247

之前我们已经证实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外泌体的心脏保护作用。众所周知的,Akt的活化参与干细胞介导的心脏保护作用。在本研究中,江苏大学朱伟教授团队探究了Akt过度表达的MSC释放的外泌体是否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和促血管新生作用。从人脐带分离得到MSCs,使用腺病毒转染系统将Akt转进hucMSCs(Akt-hucMSCs)。从对照hucMSCs(Exo)和Akt-hucMSCs(AKT-Exo)分离得到外泌体。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LAD结扎后立即尾静脉注射外泌体(400微克蛋白)。处理后1周、5周使用超声评价心功能。通过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以及鸡胚尿囊膜实验来评估Akt-Exo的血管生成的效果。结果表明,Akt-Exo处理后心功能显著改善。此外,Akt-Exo显著加速体内的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体外管样结构的形成和血管形成。Akt-Exo中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的D(PDGF-D)的表达显著上调。然而,PDGF-D-siRNA转染的MSC的外泌体处理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作用消除。该研究表明,Akt修饰的hucMSCs外泌体通过促进血管生成的方式在心肌梗塞中发挥保护作用的。PDGF-D在Akt-Exo介导的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

意义: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外泌体的心脏保护作用已在以往的研究中被证明。目前还不清楚Akt修饰的MSCs的外泌体是否对再生缺血心肌效果更佳。这项研究表明,Akt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更有效地改善心功能,为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开发一个新的策略提供了基础。

1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六院汪泱教授、艾开兴教授等:hiPSC-MSCs外泌体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肝I/R损伤

12

Nong, K., et al. (2016).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exosomes from human-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gainst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Cytotherapy.   IF=3.625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间充质基质细胞产生的外泌体(hiPSC-MSCs-Exo)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I / R)损伤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hiPSC-MSCs-Exo处理后显著抑制肝细胞坏死和肝窦拥堵。肝细胞损伤标记物AST和ALT的水平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炎症标记物,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高速泳动蛋白1(HMGB1),在hiPSC-MSCs-Exo处理后均显著降低,这表明处理后显著抑制了炎症反应。此外,在实验组肝组织,细胞凋亡标志物,如caspase-3和bax的水平,显著降低;氧化标记物,如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水平化酶(SOD),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这些数据显示hiPSC-MSCs-Exo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反应作用,从而减轻肝I/R损伤。

13. 军事医学科学院徐建明教授、王友亮等:细胞外膜泡及其DNA在不同条件下的保存时限

Jin, Y., et al. (2016). "DNA in serum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s stable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BMC Cancer 16(1): 753.   IF=3.265

该研究发现,细胞外膜泡在以下条件下是稳定的:4摄氏度(24h、72h、168 h)中,室温(6h、12h、24h、48h)和反复冻融(一次、三次、五次)。此外,血清DNA的主要存在于细胞外膜泡,特别是在外泌体中,而且细胞外膜泡的内含物和DNA的功能无论环境变化与否都是稳定的。细胞外膜泡的DNA在4摄氏度条件下1周,室温条件下1天,反复冻融三次以内均可保持稳定。然而,血清细胞外膜泡的DNA在室温下2天或反复冻融5次后仍可用于PCR和测序。 因此,血清细胞外膜泡和细胞外膜泡的DNA可以在不同环境下保持稳定,这是细胞外膜泡可作为一个新的方式,用于遗传检测和癌症诊断和预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前提。

14.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福全教授、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等:293T细胞外泌体成分的全面分析

Li, J., et al. (2016).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293T Cell-Derived Exosomes by Profiling the Protein, mRNA and MicroRNA Components." PLoS One 11(9): e0163043.   IF=3.057

该研究系统分析了293T细胞外泌体的蛋白质、mRNA和microRNA。研究结果为293T细胞外泌体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选择提供了基础。全面分析293T细胞的外泌体成分将更好地理解293T细胞的外泌体生物学,为鉴别可能导致不利临床效果的外泌体中任何有害因素提供帮助。

15. 南京医科大学鼓楼医院徐运教授、基础医学院生理系陈玲教授:血清外泌体miR-9和miR-124的水平可能用于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和评估缺血性损伤的程度

Ji, Q., et al. (2016). "Increased Brain-Specific MiR-9 and MiR-124 in the Serum Exosome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PLoS One 11(9): e0163645.   IF=3.057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IS)血清的外泌体浓度的改变和血清外泌体中2个脑特异性miRNAs(miR-9和miR-124)水平的变化,并探讨这些miRNAs在AIS诊断和损伤评估方面的价值。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外泌体的浓度和血清外泌体miR-9和miR-124的水平在AIS患者中显著升高(P <0.01)。miR-9和miR-124的水平与健康卒中量表(NIHSS)分数、梗死体积和IL-6的血清浓度呈正相关。这表明,血清外泌体miR-9和miR-124的水平有希望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AIS和评估缺血性损伤的程度。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中风后的并发症脑组织释放的外泌体的潜在作用。

16. 台湾Ming-Chung Jiang:肿瘤外泌体/微泡的膜蛋白CSE1L/CAS

Jiang, M. C. (2016). "CAS (CSE1L) signaling pathway in tumor progression and its potential as a biomarker and target for targeted therapy." Tumour Biol.   IF=2.926

CSE1L(chromosome segregation 1-like protein),也称为CAS(cellular apoptosis susceptibility protein),在大多数癌症类型中高度表达。CSE1L/CAS是在细胞凋亡、细胞存活、染色体组装、核质运输、微泡的形成和癌症转移中发挥作用的多功能蛋白。CSE1L也是癌症血清生物标志物。CAS是外泌体/微泡的膜蛋白。肿瘤细胞持续分泌的微泡可能在肿瘤周围进行累积。因此,微泡膜CSE1L可作为高效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用于癌症治疗的开发的潜在靶标。

17.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细胞外膜泡miRNAs在骨骼肌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

Wang, H. and B. Wang (2016). "Extracellular vesicle microRNAs mediate skeletal muscle myogenesis and disease." Biomed Rep 5(3): 296-300.   IF=2.796

骨骼肌功能对身体健康和独立生活的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并一直受到众多研究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骨骼肌发育、功能和代谢。然而,骨骼肌功能渐进性和退行性改变经常发生在生理和病理应激下,并导致糖尿病、肥胖症、慢性肾病、和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确定影响调控骨骼肌功能的机制是重中之重。外泌体是细胞之间的通信的关键工具。因此,确定特定miRNA如何选择被运送到靶器官,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将有助于解释肌肉和器官相互作用,提高我们对目前的治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旨在改善骨骼肌健康。

18.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志维教授: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oSMCs)外泌体miR-221/222通过调节PTEN/Akt信号通路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自噬

Li, L., et al. (2016). "Huma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derived exosomal miR-221/222 inhibits autophagy via a PTEN/Akt signaling pathway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IF=2.371

内皮细胞的自噬失调在心血管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发现,的共培养抑制内皮细胞的自噬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HAoSMCs分泌的外泌体含有miR-221/222,并可转移到HUVECs。这些外泌体导致靶细胞HUVECs的miR-221/222表达的增加和PTEN的下调。miR-221/222的过表达抑制PTEN表达,并随后激活Akt信号,并最终下调LC3II、ATG5和的Beclin-1的表达,并升高SQSTM1/P62的表达。这些数据表明了HAoSMC外泌体miR-221/222通过调节PTEN/Akt信号通路抑制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自噬。

19.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拉克索(pramipexole)对帕金森氏病的治疗效果与血清外泌体α-突触核蛋白的相对表达有关

Luo, H. T., et al. (2016). "Effects of pramipexole treatment on the alpha-synuclein content in serum exosomes of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Exp Ther Med 12(3): 1373-1376.   IF=1.28

帕金森氏病的治疗方法仍需要改进。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新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pramipexole)的治疗价值。探究了普拉克索对血清外泌体的影响,药物作用的可能机制。血清外泌体中的α-突触核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治疗后UPDRS III和II UPDRS的评分较治疗前得分显著降低。α-突触核蛋白在有效治疗组中相对表达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血清外泌体α-突触核蛋白的相对表达与治疗效果显著相关。总之,普拉克索的治疗效果与血清外泌体的α-突触核蛋白的相对表达有关联。

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肝母细胞瘤(HB)患者的血浆和外泌体中miR-21的表达上调可作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Liu, W., et al. (2016).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lues of serum exosomal microRNA-21 in children with hepatoblastoma: a Chinese population-based study." Pediatr Surg Int.   IF=1.01

该研究发现在肝母细胞瘤(HB)患者的血浆和外泌体中miR-21的表达上调,外泌体miR-21可能作为肝母细胞瘤(HB)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本月的内容太多了!累死小编了!o(╯□╰)o

9月份国内外泌体领域的进展整理到此结束。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下个月见!

版权归外泌体之家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

原文下载和讨论请点击:http://www.exosome.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87&page=1&extra=&_dsign=559a2860

外泌体资讯网 国内外泌体领域进展(2016年9月)——共20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