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究免疫 › PNAS:外泌体参与机体对疱疹病毒的免疫反应

PNAS:外泌体参与机体对疱疹病毒的免疫反应

image002

疱疹病毒(EBV)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终身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尽管促免疫的小RNA(EBV-EBERs)被大规模转录,嗜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似乎可以避免被先天性免疫的RNA sensors识别。来自荷兰的研究发现,在潜伏感染的B细胞,EBER1转录本与狼疮性抗原(LA)核糖核蛋白相互作用,避免了细胞质中的RNA sensors。然而,在共培养实验中,潜伏感染的细胞通过外泌体(exosome)选择性释放和转移RNA触发树突状细胞(DCs)抗病毒免疫反应。在体外培养物扁桃体的实验中,EBER1标记的外泌体优先被表达TIM1磷脂酰丝氨酸受体(一个已知的病毒和外泌体的靶标)的人类浆树突细胞(的pDCs)获取。研究人员建立了通过外泌体转移5'pppEBER1诱导非允许的DCs的抗病毒免疫的实验体系。红斑狼疮患者具有高水平的疱疹病毒和被激活的抗病毒免疫,特别是在有pDCs浸润的皮肤损伤中。在这样的皮肤损伤中检测到了高浓度EBER1的RNA,以及疱疹病毒的microRNA,但没有完好的EBV-DNA的,将非细胞自主EBER1的存在与皮肤炎症易感个体相关联。病毒修饰的外泌体具有使得宿主与病原体的对峙达到平衡的生理作用,并且可以促进炎症性疾病的发展。

该研究的重要性在于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信使途径可警告相邻细胞免受细胞应激和感染。最近的研究表明,病毒和肿瘤细胞利用外泌体传输功能性RNA。该研究表明,对于先天免疫Epstein-Barr病毒(EBV)-EBER1的病毒小RNA信号是由潜伏的EB病毒感染的B细胞产生的,被未感染的树突状细胞识别并激活炎症反应。该研究发现在被树突状细胞浸润的发炎皮肤损害自身免疫性患者体内具有高丰度的EBV-EBER1转录本和EBV-microRNAs。重要的是,该研究发现几乎没有的EBV-DNA的存在于这些组织中,这表明在人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EBER1由外泌体连续传输的。易感个体对EB病毒的先天性免疫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有害。

参考文献:Baglio, S. R., et al. (2016). "Sensing of latent EBV infection through exosomal transfer of 5'pppRNA."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版权归外泌体之家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

外泌体资讯网 PNAS:外泌体参与机体对疱疹病毒的免疫反应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