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口腔医院科研工作在学校提出的“四强五新”中“医学交叉强质”思路引导下,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尤其是2018年,在SCI收录论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李昂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上连续发表了3篇IF10分以上的论文。
李昂研究员与生命学院徐峰教授受益于学校的博士研究生“交叉培养”项目,在牙周炎即时检测技术研发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因此受邀对即时检测技术在牙周炎诊断、监测方面的发展及应用进行总结,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发表题为“Point-of-Care Periodontitis Testing: Biomarkers, Current Technologies, and Perspectives”的综述。该杂志最新影响因子为13.578,此篇综述是该杂志刊登的第一篇有关口腔疾病诊断类的文章,同时被选定为该期杂志的封面文章。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ibtech.2018.05.013
李昂研究员与首都医科大学王松灵教授合作,利用团队特有的小型猪牙齿发育研究平台,发现颌骨能通过外泌体mir133b精准调控牙齿的形态发育。这是首次在大型哺乳动物模型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调控牙胚发育的单一miRNA,能通过与抗凋亡蛋白Mcl-1形成的调控网络,控制牙胚的早期发育。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Bone Research(IF: 12.4)上。美国骨科研究学会(Orthopaedic Research Society ,ORS)前主席、小布什政府的骨和关节十年计划(Bone and joint decade)主席、罗切斯特大学医药及牙科学院骨科教授爱德华·普滋(Edward Puzas)特别为该篇文章撰写了评论(Commentary),认为该研究的发现不仅在牙齿发育中发现了新的调节机制,而且加深了我们对非蛋白调节因子是如何在细胞-细胞通讯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理解。
论文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m/pubmed/30210900/
评述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91457/
李昂研究员团队核心成员、口腔修复科裴丹丹博士,2015年-2016年前往美国奥古斯塔大学进行访学,师从国际矿化大师富兰克林·泰教授(Franklin Tay),进行成骨矿化机制方面的研究。回国后又历经二年零三个月的探索和不断验证,综合在美国实验室以及口腔医院实验中心的研究结果,回应了50年前矿化大师阿伯特·兰哲(Albert Lehninger)的伟大猜想,证实了线粒体自噬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并指出其可能通过BMP/Smad通路参与干细胞的成骨矿化。目前,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该杂志最新影响因子12.441),题为“Contribution of Mitophagy to Cell - Mediated Mineralization: Revisiting a 50 - Year - Old Conundrum”。裴丹丹还在10月份举办的中华口腔医学会第8次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的“口腔青年研究论坛”上作“线粒体自噬在细胞矿化中磷酸钙前体(ACP)的传递作用的研究”大会发言,获得在场口腔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的一致好评。该课题的后续研究也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
外泌体资讯网 西安交大口腔医院李昂团队连获外泌体等相关科研成果